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点燃齐鲁抗战烽火
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,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,日军大举入侵,中华民族处在了危机关头。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,中共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,勇敢地担负起了领导民族抗战的历史重任。而这时的齐鲁大地上,
“日寇侵略山东,投降派便挂了免战牌。投降派逃跑了,我们从地上站起来。徂徕山,举义旗,我们誓死守土不离开。土生土长,在农村,在民间。虽然是赤手空拳,但是三千八百万人民和我们血肉相连。虽然是无中生有,但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向前………”这是流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进行曲,一句句通俗易懂朴实的歌词,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70年前徂徕山起义的壮烈风云中。
脱下长衫,到游击队去
1937年七七事变后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,华北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抵抗不力,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。华北危急!中华民族危急!山东危急!
1937年9月,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:“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,脱下长衫,到游击队去!”中共山东省委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,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,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、省民先队、平津流亡学生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,并在泰安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下,分赴泰安、莱芜等地,深入农村城镇,开展抗日救亡斗争。
为什么会选择在徂徕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呢?中共泰安市委党史办主任亓涛分析说,因为徂徕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,进可以遏制津浦铁路,控制泰新、泰莱、新汶等公路,威胁泰安和济南;退可以与新泰、蒙阴、淄川、博山、章丘、莱芜等山区连成一片,战略回旋余地大;同时,徂徕山地处鲁中,作为省委的指挥位置,便于与其他战略游击区保持交通联络;而重要的基础条件是这一带有较好的党的工作基础,早在1925年这里就有了党的活动,1926年春建立了中共泰安第一个支部,经过长期斗争,党在广大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中具有了广泛的影响。
起义队伍组织起来以后,吃饭、住宿一度成了突出问题。大寺院内仅有的几间破屋只能由女同志和病号居住。男同志只好挤在附近的山窝里,干草当被褥,石头当枕头。由于起义队伍迅速扩大,山窝窝住不下,支队决定一中队疏散到附近的磨山峪一带驻扎,也解决了集中给养不足的问题。支队针对起义人员存在的政治觉悟低、组织纪律性较差、思想不统一等问题,对他们进行纪律、政治学习教育,提高他们的觉悟,使他们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。同时,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站岗放哨、射击投弹、利用地形地物等训练,快速提高队员们的军事素质。宣传队则深入各村、各户,通过宣传演出、扶弱助困,起到了号召抗日、募捐粮饷、扩大武装的作用。
徂徕山起义成功了!几天之后,四支队从大寺转移到徂徕山东麓的光华寺,迎接从莱芜、新泰赶来参加的人员,队伍发展到300余人。
在徂徕山起义的强大感召之下,短短数月之间,胶东天福山和蓬、黄、掖起义,鲁东黑铁山起义,湖西起义等相继爆发,气势磅礴的抗日武装斗争遍及全省,直接促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。
首战告捷击毙10名日军
“寺岭伏击战是骄横的侵略者在泰安受到的第一次有力打击,也使这支土生土长的人民军队经受了第一次战争的考验。它向群众宣告,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军队,以铁的事实给予那些污蔑谰言以有力驳斥。同时,它向日本侵略军发出警告,在中国国土上是不可以肆无忌惮而不受惩罚的!”中共泰安市委党史办主任亓涛说。


